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鸡兔同笼》听课随记

时间:2017-11-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听课记录 一、揭示课题。 提问:知道“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吗? (介绍背景资料)鸡兔同笼是一种数学问题(板书:问题)。早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的古典著作《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这样的数学趣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2足。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听课记录 一、揭示课题。

提问:知道“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吗?

(介绍背景资料)鸡兔同笼是一种数学问题(板书:问题)。早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的古典著作《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这样的数学趣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2足。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大家会解答这个问题吗?动笔试一试吧。不能解决的,也可以同桌先交流交流。

二、尝试探究。

1.自主练习,展示做法。

(1)生1:假设让所有的鸡和兔都提起1只脚,再让它们提起1只脚,鸡就没有脚了,兔子还有2只脚,总共余下6只脚,就有6÷2=3只兔子,总共有8个动物,有8-3=5只鸡。

算式:     兔:(22-8×2)÷(4-2)=3(只)

           鸡:8-3=5(只)

师(追问):8×2表示什么?对8×2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假设全部是鸡,8只鸡就有8×2只脚,而22减去16还多出6只,也就是有些兔也当成鸡了,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会少算2只脚,再用6÷2=3,就是兔有3只,鸡有8-3=5只。

师:大家听懂了吗?他是把鸡和兔全部假设成鸡了,这种方法(板书:方法)很不错。

生3:我是全部假设成兔,总共有8×4-22=10(只)脚,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就会多算2只脚,再用10÷2=5(只),就是鸡有5只,兔有8-5=3只。

提问:这两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板书:假设)

生4: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假设让鸡提起1只脚,让兔提起2只脚,只留下11只脚在笼子的地面上,兔子的总脚比头数多出几只就是兔子的头数,所以有11-8=3只兔,8-3=5只鸡。

(板书算式)   兔  22÷2-8=3(只)

(2)提问:让二年级的同学来做鸡兔同笼,他们会怎么做?

生1:画图(课件演示逐渐添脚的过程)

生2:画表格(点了一下,未展开教学)

提问:这两种方法与前面的方法相比,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强调“假设”)

2.资料介绍,沟通联系。

(1)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显示:足数÷2-头数=兔数  头数-兔数=鸡数,让学生试分析其中的道理,教师介绍美国数学家波利亚讲过的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课件演示,教师解释):草地上有一群鸡兔在玩耍,突然,鸡对兔说:“我们的本领可大了,可以做金鸡独立”。说着每只鸡就抬起一只脚,只用一只脚站着。兔子们见了,也不甘示弱:“这有什么了不起,看看我们兔子作揖。”说完,每只兔就把两只前脚提起来,只留下两只后脚站着。哈哈,这下有趣了,原来的鸡都变成了“独脚鸡”,原来的兔都变成了“双脚兔”。看着图示,你发现什么了?

(提示)提问:现在鸡和兔的头数变了吗?脚数呢?把脚与头比一比,为什么脚会比头多?多的是多在哪里呢?你们觉得我们老祖宗的方法怎么样?(强调: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有局限的)

(2)假设、画图、列表、古人这样的四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三、质疑引思。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养吗?既使放在一起养,也没谁去数头数脚做这种无聊的事。我们的老祖宗干嘛煞费苦心地研究来研究去的,一千多年过去了,还作为宝物似的流传到今?“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显示:“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也许“鸡兔同笼问题”不仅仅是把鸡和兔关在一起那么简单。

四、初步建模。

1、日本“龟鹤同游问题”:龟鹤同游,共有40个头,112只脚,求龟、鹤各有多少只?

思考: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

出示:      鹤-------------鸡(2只脚)    龟-------------兔(4只脚)

(学生解决“龟鹤同游”问题)

古人法:112÷2-40=16(只)……龟  40-16=24(只)……鹤

假设法:(112-40×2)÷2=16(只)……龟  40-16=24(只)……鹤

“龟鹤同游”就是“鸡兔同笼”。

2、人狗同行问题:一队猎人一队狗,两列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五十五,数脚共有一百九。

提问:看了“人狗同行”的儿歌,和“鸡兔同笼”比较,你有什么话想说?

显示:      猎人-----------鸡(2只脚)  狗-----------兔(4只脚)

提问:回想一下,从“鸡兔同笼”到“龟鹤同游”,再到“人狗同行”,你发现了什么呢?(再次显示:“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鸡兔同笼不只是代表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在课题上加上双引号),它就好像是一个模型!(板书:模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它的影子。想想看,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变化成什么问题?

生:鸭和老虎;袋鼠和老鼠;

提问:那鸡、鸭行不行?牛和马呢?

五、强化体验。

1.拓展。

师:这个信封里放的是5分和2分的硬币,共8枚,猜一猜,钱会在哪一个范围内?信封里一共有3角4分,算一算5分的有几枚?2分的有几枚?

(学生首先反馈假设法,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将2分硬币换成5分硬币的过程;教师追问有没有同学用到了古人的算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古人算法不好用的原因,回应前面提示的:古人的方法也是有局限的)

提问:这个问题和我们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联系吗? 5分可以看作什么?(5只脚的怪“兔”)(课件动态演示:将2元钞票换成鸡,将5元钞票换成五只脚的“怪兔”)

如果把这题改成“鸡兔同笼”的问题,应该怎么改?

(显示:鸡有2脚,怪兔有5脚。共8头,34脚。鸡有多少只?怪兔有多少只?)

提问:兔子可以整出5只脚,那么鸡可以整出几只脚来?鸡兔同笼还可以是怎样的问题?

2.应用。

(1)(课件出示)工地运来长度分别为8米和5米的水管25根,用它们一共铺设了173米长的管道。运来两种水管各多少根?

学生抽象变题:怪鸡5脚,怪兔8脚,共25头,173脚。问:怪鸡有多少只?怪兔有多少只?

②(课件出示)刘老师带着41名队员去海陵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

学生抽象变题:怪鸡4脚,怪兔6脚,共10头,42脚。问:怪鸡?只,怪兔?只。

六、总结全课。

提问:经过一节课的研究,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次显示“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研究解法,并上升到一种模型,最后进行广泛的运用,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各种数学问题时能有“模型”的意识,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那么你必将会走向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