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教学随笔:不要让“错误”轻易溜走

时间:2018-06-1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不要让“错误”轻易溜走 天津市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何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呢?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问一问:“对吗?”,然后擦掉错误,写上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认真思考,擦

不要让“错误”轻易溜走
天津市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何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呢?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问一问:“对吗?”,然后擦掉错误,写上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认真思考,擦掉错误的同时,我们同样失去了一种更好的引导机会。因此,我们要善待“错误”,慎思“错误”,把握好这一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案例: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7的乘法口诀。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了第一句和第二句口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放手让学生探究。

师叫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生板书到5个7时,写出:5×7=42,五七四十二。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观察。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呀?

生全体:没有。

师:再仔细看看。

这时有学生发现了,举手示意:有。

师指名回答。

生:应该是5×7=35,他写成42了。

师:能改正过来吗?

生:能,是35。

师檫掉原数,修改成35。

是学生写错了吗?这里不仅仅是写错的问题,说明学生不是很理解。

教师改正过来学生就理解了吗?当然不可能,学生会“涛声依旧”。

教师可以不急于改正错误,应该把握这样生成的问题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编制道理。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很快的判断5个7是35还是42呢?”这样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两个问题:

一是乘法口诀的含义,五七三十五,就是5个7是35;

二是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关于7的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7,四七二十八,那五七就比四七二十八多7,就是三十五。

进而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更深层次的内容。

不能让思维走回头路
天津市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学具操作,对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具体的操作活动只能是支持思维活动,当思维有具体形象过渡到形象思维后,就不能再回到操作中去,也就是说不能让思维走回头路。

案例: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问题:一条20米的笔直小路,如果在它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需要几棵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模仿种树的过程,得出三种情况:

1、两端都种:(黑板贴图示:一条线段平均分四段,两端植树,植5棵树)

2、一端种树:(黑板贴图示:一条线段平均分四段,一端植树,植4棵树)

3、两端都不种:(黑板贴图示:一条线段平均分四段,两端都不植树,植3棵树)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

师:大家再看一看,这条小路有几个5米?

生:4个。

师:4个5米,也可以说有4个间隔。那他们都是4个间隔吗?我们来一起数一数。

师生共同数每种情况的间隔数。

师:间隔的数量,我们可以称作是间隔数。板书:间隔数

师:刚才间隔数我们是数出来的,那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生:20÷5=4(个)

师板书。

师:20除以5,得到的是什么?

生:间隔数。

师:通过计算发现他们的间隔数是一样的。同学们再来看,那种情况下种树的棵树与间隔数是一样的?

生:一端种树,棵树与间隔数是一样的。

师:另外两种情况谁来?

生1:两端都种,棵树比间隔数多1。

师板书:间隔数+1

生2:两端都不种,棵树比间隔数少1。

师板书:间隔数-1。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完整汇报三种情况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再来看,说明种树的棵树与谁是密不可分的?

生:间隔数。

师:好了,老师想把这条小路延长一些,然后把树种的更密一些,那同学们还能知道种多少棵树吗?

生:能。

师:我们来看。

教师课件展示线段图和题目: 24米的小路,每隔3米种一棵。

生汇报有三种情况,9棵、8棵、7棵。

师:那真的需要这么多树吗?我们请同学上来通过种树验证一下好吗?

生利用计算机“拖拽”功能操作验证。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直观形象的发现了在植树活动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并且明白了用算式表示间隔数的道理,那么,操作活动的作用已经发挥出来了,学生的思维应该进入抽象思维阶段。但教师在后面把小路延长后,仍然让学生通过操作来验证种树棵树,显然思维“往回走了”。这样能说是促进思维发展吗?

在这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计算来验证棵树,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教研论文欣赏:关注“细节”,收获成功
优秀教研论文欣赏:关注“细节”,收获成功

关注“细节”,收获成功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邝淑艺 曾经读过一则西方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两匹被公认为很出色的马(姑且称之为A马和B马吧)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结束后,电子记录显示A马获得了胜利,但仅比B马快了一个鼻子那么一丁点儿的……


最新优秀教研论文: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最新优秀教研论文: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 罗秋宏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张志平 【摘要】 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


教研新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教研新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陈凤伟 摘 要: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自身魅力和无穷奥秘以及不可估量价值的学生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