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摘要: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必然经历,也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错误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自主探究的生长点、思维发展的支撑点和解决问题的转折点。课堂可能因错误而精彩。 关键词:错误 资源 启发思维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
师:这三个图形形状一样吗?(不一样)大小呢?(也不一样)那它们有一样的吗?生1:这三个图形两边一样。生2:这三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适时提供第四个图形:
。师:这个图形两边一样吗?大部分学生认为一样,个别学生存在疑惑。师:它的两边一样吗?看来同学们不是很肯定。那变回去看看,(媒体演示,通过平移发现两边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样的。这个图形的特征和上面的三个图形完全一样吗?生:(犹豫)一样,好像又不完全一样。师:这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是不同的,那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给你这样的4个图形,你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不同呢?生:对折。师:我们就来把每个图形对折。(板书:对折)看对折后你能发现什么? 同学们根据对折的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了第四个图形,并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充分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正是学生认识上的模糊,形成了探究的生长点。三、延伸思考,使错误成为思维发展的支撑点动态生成的课堂,学情灵活多变。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做出适当的指导,让错误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六年级(上册)第51页有这样一个思考题: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2/5米,第一根用去2/5。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当钢管的长分别为1米、小于1米、大于1米时,用去的情况各不相同。为进一步深化理解,我们设计了类似的问题:将一根绳子分成甲、乙两段,甲段长3/5米,乙段长是这根绳子的3/5,哪段绳子长一些?生1:我认为这道题和上一题一样,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师: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是乙段长一些。师: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可以再读一读条件,也可以画一画等方法帮助思考。生1:我们经过讨论,最后发现是乙段长。因为乙段长是这根绳子的3/5,那么甲段肯定是这根绳子的2/5,所以乙段长一些。生2:我们通过画图也得出了这个结论,在比较的过程中是不需要用到“甲段长3/5米”的。生3:这一题和上一题思考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上当了。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不应当仅仅否定和“告诉”,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认识学生出错的原因,使纠错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四、转换思路,使错误成为解决问题的转折点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一批书写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告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能找出有用的东西来。”不久,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竟然畅销市场。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借鉴这个德国工人的思维方法──转换思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我们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学校食堂买来的大米是面粉的3/4,面粉吃掉39千克后,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9/10。食堂里原有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很多学生在初次尝试解答时,用9/10直接减3/4,解题出现了错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能直接相减吗?能否变换一种思路,统一把大米的千克数看作单位“1”?这样,学生在经历错误之后,就会自觉地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五、赏识激励,使错误成为创新精神的培育点学生的思维成果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的结果,而其想法是错误的,却可能是更有价值的创新。因此,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要用“阳光心态”来看待学生的错误,用放大镜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和引导下,成为创新精神的培育点。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之后,我们在练习课设计了这样一题:看图选一选。
在解答第二题时,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情况,有的选A,有的选B。很快有学生指出了错误:选A是错的,有5个3相加才能用5×3呢!教师继续引导:这幅图表示几个几相加吗?如果能用5×3表示,这幅图可以怎样改一改呢?你能画一画吗?结果学生画出了下面两幅图:
教师总结道:是啊, 5个3相加和3个5相加都能写成乘法算式5×3。这个发现很重要。呈现并充分利用错误,不仅能使学生经历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还能体验到寻求真理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说,错误也是一种机遇。教师不仅需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还需要牢固树立错误资源的意识,珍视并合理开发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使数学课堂因学生的错误而灵动、美丽。 参考文献:[1]周玲棣.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5(1/2).[2]华应龙.课堂错误资源化[J].福建教育(小学教育),2006(1).
标签:
关注“细节”,收获成功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邝淑艺 曾经读过一则西方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两匹被公认为很出色的马(姑且称之为A马和B马吧)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结束后,电子记录显示A马获得了胜利,但仅比B马快了一个鼻子那么一丁点儿的……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 罗秋宏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张志平 【摘要】 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陈凤伟 摘 要: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自身魅力和无穷奥秘以及不可估量价值的学生并不多。……